您的位置: 首页 > 饮料 > 茶叶 > 茶叶知识 > 正文

清朝茶叶的分类

□ 作者:网站编辑 ‖ 来源:网站编辑美食博客    2015-02-15 16:46:02

清代制茶技术也很发达。继武夷茶之后,“祁红”、“屯绿”,安溪的“铁观音”,福鼎“白毫银针”,福州的“香片”(花茶)等,亦畅销于国内外。

此外杭州的“龙井”,黄山的“毛峰”,微州的“松萝”,苏州的“碧螺春”,岳阳的“君山银针”,敬亭的“绿雪”,太平的“猴魁”,六安的“瓜惩”,信阳的“毛尖”,老竹的“大方”,苍梧的“六堡”,泉岗的“辉白”,庆山的“云雾”,天登的“雀舌”等,也在各地兴起。

台湾茶叶的发展,始于清嘉庆年间(公元1810年),有回闽祭祖者。返台时将武夷的茶种及茶籽,植于文山区为开端。至1 865年,淡水海关已有台湾乌龙输出几万余公斤的出口记录。

清代我国对茶叶建立若干不同的分类系统

以产地分:如祁门茶、武夷茶、平水茶等。以季节分:如春茶、夏茶、秋茶等。

以茶树品种分:如罗汉、水仙、乌龙、铁观音、白先猴等。

以形状分:如松针、银针、雀舌、珍眉、紫笋、毛火等。

依色、香、味分:如黄芽、绿切,形容其外观色泽;如黄汤、火青,指其汤色;如云南十里香,安徽舒城兰花,福州香片及安溪香椽等,指其香气;如泉州绿豆绿,武夷桃仁等。

依制法分:有发酵茶及不发酵茶。

从销路分,有内销茶、边销茶、侨销茶等,

总之,这些分类方法,未能表明各类茶的特点,亦未将所有茶类均包括在内,尚欠完善。